感覺統合為影響幼兒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幼兒外在表現出來的,是學業成績不理想、分心、過動、個性衝動等問題。此時,父母們往往認為是幼兒不乖、不聽話,而在教養方面大傷腦筋,甚至用打罵教育,企圖讓幼兒安靜下來,專心學習。但事實上,很有可能是幼兒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感覺統合上出了問題,以至於無法和環境有良好的互動,也無法在不同的狀況下,有合適的行為表現。例如:上課鐘響後,進了教室就不能隨便離開座位。

幼兒因為感覺統合不良,因而即使是在上課中也不得不動來動去,以尋求刺激,甚至離開座位,尋求更大量的刺激,以滿足神經系統的需要。感覺統合和一般的生理疾病不同。它是透過幼兒的外在表現,經由父母們、老師、治療師的觀察,輔以各種的評估工具,來診斷出幼兒在感覺統合方面的問題所在。

 

 感覺統合功能的發展

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就有許多的感覺,如感官的視覺(視知覺)、聽覺(聽知覺)辨別力、觸覺(全身的皮膚覺)、肌肉關節的運動覺(用手拿東西送到嘴巴吃、手腳可以彎曲、伸直)及內耳前庭的平衡覺(如在旋轉、加減速度時能維持身體的平衡,不會摔跤)等,時時刻刻都在將我們身體內外各個器官、部位的情況,以及與生活環境接觸的情形,經由神經系統傳達到腦幹部,再由猶如指揮總部的腦部將這些訊息加以組織、整理、判斷、也就是將許多部份的感覺統合成為一個整體,再給予該怎麼做的命令,也就是指揮身體和外在環境做適當的互動和反應,因而形成認知和學習,個人也會覺得滿意、愉快。

以一個蘋果為例,視覺告訴我們那是紅色、圓形的物體,觸覺讓我們了解蘋果皮摸起來是光滑的,蘋果肉是脆脆的,嗅覺傳達了蘋果特有的芳香,再靠雙手十指的協調,將蘋果切開送入嘴巴,嘴巴裡靠著肌肉關節咀嚼、磨碎的運動產生味覺,讓我們知道吃起來是甜甜的或酸酸的,是多汁的還是乾澀的。有種子的時候會知道要吐出來。這麼多感覺神經訊息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在腦部加以整合,所以當我們再看到、聽到、或摸到蘋果時,就對蘋果有了一個整體的經驗,完整的認識。看到紅色的球不會認為是蘋果。

其實在尚未出生之前,胎兒還在媽媽的子宮內時,就已經在發展他們的感覺了,如媽媽走路、上下樓梯、或從事其他的活動,都會刺激胎兒前庭的感覺。出生時,經過媽媽產道的擠壓,就是最重要的觸覺學習,可促進幼兒對感覺接受的敏銳度,也會影響往後對各種感覺的辨識能力。出生後,經常抱抱他、搖搖他、摸摸他、對他說說話、對他微笑等,都對幼兒的感覺器官及前庭感覺提供許多刺激。

對幼兒而言,要認識周圍環境中的事物,並能有適宜的反應,與其有和諧的互動,都是要透過感官的直接接觸,並從中學習,即所謂的「做中學」用手聽、用手說、用腳學運用肢體學習。因此一個正常的幼兒會不斷的以其身體動作來增加感官和運動的經驗,做為心智成長的開始,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練習、修正,建立生活常規,也奠定了日後心智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

研究顯示,感覺統合功能的發展,從出生前已開始。特別是前庭系統。因此,有專家倡議,孕婦應多散步、多走動。不單是對生產過程有所幫助,同時也能給幼兒較多的前庭刺激,以幫助神經系統的發展。

待幼兒呱呱墜地後,便開始接受大量的感覺刺激。而幼兒也多喜歡接受外界而來的刺激。因為,就如同需要各種的營養素,以幫助體格成長一般,神經系統也需要各種的感覺刺激,如同營養素一般,幫助其成熟。例如,幼兒喜歡被適度的搖晃。因為可從搖晃中,得到所需的前庭刺激。

隨著幼兒逐漸發展,便開始更多的去探索環境。藉著在探索過程中,所得到的感覺回饋,可使得神經系統發展更臻成熟。舉例來說,幼兒藉由觸覺及本體覺,而建立起身體圖像的概念。有了完整而正確的身體圖像概念,再進一步的發展成空間概念。

因此,在幼兒時期,父母們應盡量給予探索環境的機會。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勵自發性的探索行為。而最有效的探索行為,就是玩與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sy 的頭像
    lasy

    lasy

    l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